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,教育就難免亂相紛呈。先是擇校,為了擇校,家長要花錢買房,要托人遷戶口。擇完了校,還要擇班,學校再好,教師水平也會有差異。就算進了最好的學校,沒有遇到好老師,也就失去了擇校目的。
  臨近開學,南京不少一年級學生的家長,四處找熟人,為孩子的分班奔忙,他們還摸索出一套細緻的“民間標準”:“不要攤上男班主任,還是細心的女班主任有經驗!”“最好能和老師的孩子分在同一個班!”“語數外老師最好都是結過婚生過孩子的!”……(8月27日《南京晨報》)真是為難家長了,研究出那麼多的道道。其實,這樣的難題,初中、高中同樣會遇到。要破解“擇班”困局,我以為須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。
  一是要提高師資的整體水平,徹底變革師資的培養模式。擇班之難,往往難在一個班的搭班老師,水平參差不齊,為了避免擇班帶來的麻煩,學校往往將所有班級都來個強弱搭配,讓家長陷入一個無班可擇的境地。從策略上說,這未必不是辦法,但卻不是一個能讓家長滿意的辦法,而是讓家長無奈的辦法。要根本改變這個狀態,只有整體提高教師的質量。如果個個都強,便沒什麼可擇;如果好教師相對較少,每班都會有幾個讓家長不放心的老師,那麼,擇班勢必就特別難。
  過去總會有許多優秀的學生選擇讀師範院校,因為師範生有學費和生活費的優惠,畢業後有分配工作上的優惠,出身寒門的優秀學生就有可能首選師範。現在,這樣的優惠沒了,師範生的整體水平明顯下降。我這幾年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,看他們模課,就知道讓他們上講臺是如何的勉為其難,但結果他們還都能成功應聘。當務之急,是形成有新的機制,確保讓師範院校招到數量足夠的好學生,否則,不僅擇班困局難以破解,教育也沒有希望。
  二是要有條件地提供適當的擇班餘地,構建最為理想的師生搭配。為了讓分到各班的學生情況差不多,學校往往會先組織“分班考”,再根據“分班考”的成績,編排班級,要讓不同分數段的學生,均衡地分配到每個班去,以便讓所有的班都能在同一個起點起步。分好的班,不允許調動,兩個學生私下講好,也不允許相互調動,怕就怕破壞了這樣的一種均衡。結果,一個語文特別差的學生,完全有可能分到語文老師相當比較弱的班級;一個特別缺乏自製能力的學生,也完全有可能分到了一個管理學生能力特別薄弱的班主任手下。這樣,就有可能把一個學生坑害到家,也違背“因材施教”的原則。
  反之,可以提供條件,讓家長瞭解班級老師的情況,再允許家長在老師的協調下,跟不同班級調換同一水平的人。如果一個語文薄弱的學生,能和一個數學薄弱的學生對調,這兩個學生就有可能雙贏。這樣的好事,卻很少有哪個學校願意做,這讓人特別遺憾,也讓家長特別無奈。
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,就應該重視破解擇班困局,而不能搞簡單的一刀切。
  文/慕毅飛  (原標題:破解“擇班”困局的兩個建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00bbxi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